新闻  |   论坛  |   博客  |   在线研讨会
秋分阴雨至 登高养身心
ldyinjy | 2007-12-08 07:59:34    阅读:1388   发布文章

一、节气征候

每年公历9月23日左右为秋分,处于太阳黄经180度。此时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,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,所以称之为秋分。正如春分一样,阳光几乎直射赤道,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,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。从这一天起,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,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。在天文学上,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。确切地说,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。

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:“一候雷始收声;二候蛰虫坯户;三候水始涸”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,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,所以不再打雷了。

 

二、节气与人体

 从秋分开始,人们的秋燥症状一般属于凉燥。秋分以前有暑热的余气,故多见于温燥;中秋之后,秋风渐紧,寒凉渐重,所以多出现凉燥。当然,秋燥温与凉的变化,还与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。温燥咳嗽是燥而偏热的类型,常见症状有干咳无痰或少量粘痰,不易咯出,甚至可见痰中带血,兼有咽喉肿痛,皮肤和口鼻干燥等;初发病时,还可有发热和轻微怕冷的感觉。凉燥咳嗽是燥而偏寒的类型,病发时怕冷,发热很轻,头痛鼻塞,咽喉发痒或干痛,咳嗽,咯痰不爽,口干唇燥,舌苔薄白而干。这类病症虽不是大病,但如不及时治疗,病邪便会深入,病症会加重。

秋分后气候渐凉,也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。祖国医学认为,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,如果防护不当,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,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、腹胀、腹泻、腹痛等症,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。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,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,适时增添衣服,夜晚睡觉盖好被褥,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。另外,胃病患者“秋冻”要适度,不要盲目地挨冻而冻出病来。

 

三、中医研究

中医认为: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,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,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,使机体保持“阴平阳秘”的原则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所说的:“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饮食有节”。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方面,应循调和阴阳。

 

四、时令饮食

饮食应以清润、温润为主。多食芝麻、核桃、糯米、蜂蜜、乳品、雪梨、甘蔗等食物,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。由于气候干燥,故应尽量少吃辛辣之品,遵守“少辛增酸”的原则,如葱、蒜、姜、茴香、辣椒等要少吃,而柑橘、山楂、苹果、梨、葡萄等新鲜瓜果蔬菜可多吃。要多喝开水、淡茶、豆浆、乳制品、果汁饮料等,这样可起到益胃、生津的功效。

老年胃弱的人,可采用晨起食粥。古代大诗人陆游曾作诗曰:“世上个个学长年.不悟长年在目前。我得宛丘平易清。只将食粥致神仙”。粥能和胃补脾,润养肺燥.若能食用药粥更有奇妙之处。通常秋燥热不减。可以煮梨粥,菊花粥,芝麻粥,栗子粥。值得一提的是,金秋板栗香.香甜可口又营养。栗子煮稀饭,健胃健脾。补肾强骨。通俗说:“腰酸腿软缺肾气,粟子稀饭寒补剂。”此时秋季的水果已全部成热,梨、柿子、苹果都是具有预防秋燥的水果,应适当地食用。

 

五、时令进补

饮食调养方面要体现“虚则补之,实则泻之”;“寒者热之,热者寒之”的原则。在食与药的一体营养观中,强调同属天然产物的中药和食物,某些性质,特别是补益或调养人体的阴阳气血之功能本来就是相通的,有着水乳交融,密不可分的关系。从本草、方剂典籍中不难发现食药同用的例证,古代医者把乌鸡、羊肉、驴皮、葱、姜、枣等视为阴阳气血之用,或调补胃气之用;而在大量的食谱和菜肴中,又不难发现有很多药材配伍其中如,枸杞、淮山、黄芪、茯苓、丁香、豆蔻、桂皮之类。当药食调配得当时,可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。
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

参与讨论
登录后参与讨论
推荐文章
最近访客